山东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更新时间:2017-10-19 10:04:00点击次数:3773次字号:T|T


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激发科技人员研究热情

据了解,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连续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从事基础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一直被科技人员视为“坐冷板凳”、“前景惨淡”。山东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多点发力,积极营造基础研究良好环境。

近年来,山东省重点依托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并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加快提升原创能力。为改变科技人才扶持政策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满足人才成长和科研活动实际需要出发,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起从青年人才到领军人才的五个层次的人才扶持计划,既重视加强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培养,也为青年杰出人才脱颖而出、进入国家科技人才队伍打好基础。

不仅如此,还探索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荣誉制度,围绕优势学科和技术领域,命名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作室,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创新积极性。

为弥补省属高校院所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省科技厅通过与教育厅及省科学院、医科院等单位建立联合基金,重点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改变了省属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乏力的局面。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山东省单位中,不仅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进入立项项目数量排名前五强,而且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立项数量占山东省立项项目总量的六成以上。

据悉,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由2013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5亿元,5年时间增长4倍,为山东省基础研究总体状况的改善提供了基本保证。

近年来,山东省每年获得省自然基金的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重达95%以上,与2013年相比,青年项目平均支持强度由8.35万元增加至20万元,青年项目平均支持强度由5.56万元增加至15万元。在此政策支持下,山东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数量连年增长;2017年共获得立项998项,比2016年增长13.1%。

从事基础研究青年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使山东省基础研究具备了强劲发展后劲。2017年,山东省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3.5%和8.9%,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重大需求牵引紧密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山东省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问题出发,面向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基础研究部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凝练科学问题和创新目标,引导更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才聚焦全国、全省重大需求进行攻关,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山东省以往存在的各类科技计划指南内容笼统、创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得到改变,促进基础研究与需求导向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山东理工大学以总计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该校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转让给当地一家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额度如此之高,创造了山东最高纪录,并且在全国也不多见。案例的背后,反映出基础研究难以创造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不仅如此,山东还集中力量在海洋、橡胶、新材料、转化医学等领域组织开展一批前沿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升山东省原始创新能力。

据悉,山东省围绕神经肌肉病等疾病,收集和保存DNA及组织标本超过4000例,建立病例资源库,深入开展致病基因分子机制研究,成功研发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诊断芯片,有力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开展。

同时,以“十四五”的创新发展为目标,努力把握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着力建立技术创新跟踪机制、储备机制,围绕深海技术、分子育种、重点新材料、绿色化工、健康医疗等领域积极发力,以基础研究的提升带动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突破,加快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实现新跨越,努力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为发挥国家自然基金导向作用,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解决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从2012年起,山东省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启动“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发挥山东省海洋科研人才、资源优势,聚集和培养海洋领域高端人才,提高我国海洋基础研究水平。山东省共引进和培养国家“杰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各类海洋领域领军人才20余名,进一步壮大了山东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据省统计局测算,2012年以来,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出现V字型转折,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年均提升3.3个百分点,201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7.6%。

(编辑:admin)
网站首页  |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