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包容、宜居是中国湾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16-04-20 10:04:28点击次数:2278次字号:T|T

山东循促会网4月20日讯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三大湾区/经济圈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一个板块。  

    环珠江口湾区/珠三角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地理上包括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和东莞等城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

 

    环长江口湾区/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三角洲,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环渤海湾区/环渤海京津唐经济圈。渤海是一个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大平原“C”字形所环抱。沿岸13座城市,经济辐射面积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资金、商品从这里进入中国的北方市场。这些内陆腹地,涉及十几个省和自治区,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

      

        在2016年4月16日召开的“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深圳)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指出,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大量落地沿海地区,湾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长。湾区城市的发展,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战略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生态优先。创新、开放、包容、宜居,是我国湾区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指出,湾区依湾靠港,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和经济地理优势,同时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环境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生态价值,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我国湾区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了较好的产业基础、资金积累和技术人才优势,最有希望也应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一步,率先突破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湾区城市要发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传统,通过观念、制度、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创造新的需求、提升新的品质,解决老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

    陈吉宁强调,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发展转型的动力,不是发展的“包袱”,不是财政的“包袱”,不是政绩的“包袱”。好的环境质量与好的经济质量是一致的。把环保作为机遇,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才能为好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把环保作为“包袱”,就会延续粗放的发展方式,“温水煮青蛙”,总有一天会在区域和全球竞争中死掉。与其被动地死掉,不如积极地应对。新形势下,直面环境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就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担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就是重要的政绩;特别对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政绩。

        陈吉宁强调,党中央、国务院“1+6”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当前关键是要抓好改革落实,从体制机制上更好地解决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党委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自律机制、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切实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需求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在生态产品供给上,要改变个人或家庭分散投入的低效率方式,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手段,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实现“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融入环保投融资领域,在提高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规模效益解决环保边际成本高的问题。 (编辑:fdchal)



来源:山东省循环经济促进会网站 (编辑:admin)
网站首页  |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