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项领域 > 碳中和与团体标准

请你走进清洁生产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黄润秋部长讲话观感

更新时间:2021-04-02 09:28:00点击次数:1600次字号:T|T


毫无疑问,清洁生产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环境保护,但环境保护不仅仅只有末端治理。从生产全过程物料平衡角度看,废弃物(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是因为投入生产的物料、能源和水利用不充分的必然结果。纵观国际国内,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处理和处置通常有四大技术方法,即源头消减、过程控制、回收利用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技术方法需要在主要生产系统之外增加环保治理设备投资和设备运行成本,而作为清洁生产的源头消减、过程控制、回收利用技术方法其本质是要通过在生产过程达成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目标,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本质特征。换句话说,从生产过程看,末端治理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和最后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我所了解的早在1994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一些领导和专家就已经开始引进清洁生产先进理念,着手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立法等工作。因为清洁生产涉及生产过程方方面面,需要了解企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和能到哪里去的来龙去脉,需要对生产过程管理经验的专业积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积淀。2002年颁布20031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客观上讲,现在把清洁生产主管部门从发改口调整到生态环保口,这不是一个什么荣誉,恰恰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方面可以把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统筹考虑,实现污染物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协同管控有机结合,开辟环境保护的全新模式。另一方面从人员组织和力量投入等方面能否摸透产业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和阶段性特点,形成基于经济规律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用最优的专业能力落实好职能站位和政治站位,这是对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严峻考验。在2021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我们欣慰地看到,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请你走进清洁生产,从正面去说,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黄润秋部长上述工作思路,跳出末端治理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用清洁生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去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

请你走进清洁生产,从另一个角度去说,我们还真有许多不足需要去改进。2018年,由生态环境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在没有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上位法律法规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对企业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通常为期一年)要求各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分别组织专家评估和专家验收即一次审核+两次专家“评验”;而且在“指南”的第十条中还有这样的规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结果实施分级管理,总分低于70分的企业视为审核技术质量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总分为70-90分的企业,需按专家意见补充审核工作,完善审核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继续实施中/高费方案。”作为企业要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技术改造又为什么要在“完善审核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继续实施中/高费方案呢”?这是在引导激发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还是在给企业清洁生产在管理细节中设置障碍?“方可”是不是一种许可?对照20191022号《优化营商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2号)第四十条规定 “国家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适时调整行政许可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如果属于许可,在哪个行政许可清单中能找到相应依据?如果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就能听到这样的呼声,“企业不怕政府应该做出的维护市场秩序的有效行政管理,就怕把那种似是而非的将魔鬼藏在细节里的折腾式管理”!

受对清洁生产非专业理解和末端治理路径依赖等影响,在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的地方直接要求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要达到多少页,否则会出现得低分甚至于不给通过评估与验收;有的地方专家把已经通过环评的末端治理设施诸如烟囱多少高度都作为刚性要求;有的地方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走上了环评验收的老路,搞成了危废库和污水治理设施等现场督察;有许多专家评估验收意见中喜欢用“质询”等文句来表达专家之高贵和来头之不小;有的地方的一些企业利用招标等所谓公平竞争原则,把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费用压到了只能给编制一个审核报告,应付评估验收的价格水平。

早年在组织清洁生产企业建设的时候,环保是否达标是一个底线要求。作为清洁生产企业,如果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必须一票否决这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清洁生产审核与清洁生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清洁生产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途径,也可以通过非审核的全员参与结合日常管理途径来实施。作为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工具之一清洁生产审核,自200311日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算起已有17年的发展历史;以末端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攻坚战一轮又一轮的开展;污染物在线监测全部实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把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还放在末端治理的环境达标上,对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反而被虚化和边缘化,这是对清洁生产本质要求的扭曲和对生产过程协同减排专业能力缺失的无奈。

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企业管理提升和技术进步已经不再仅仅是对标和达标方面的精进,以发展引领或趋势引领的产业变革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实际上企业发展转型已经沿着产品与服务的高质高值化、生产与服务过程的绿色化、过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智能化路径天天在发生发展着,就是看我们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咨询层面的人员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尤其在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引领的历史条件下,清洁生产是环保部门直接进入生产过程,开展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减量化或资源化利用,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重要抓手,我们在思想上、组织上、力量投入上、技术上准备好了吗?不是危言耸听,环境保护如果还只盯在末端治理或者简单出台几个约束性指标上,那么“气荒现象”、“肉价疯长现象”和“拉闸限电现象”就不可能成为历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请你走进清洁生产,卓有成效的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共同开创一个污染物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协同管控相结合的环境保护新模式,推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111日于青岛

(作者:沈国平 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专家)


(编辑:admin)
网站首页  |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我们